《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爱情的忏悔
作者:李名洲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9 浏览次数:8037
深夜,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声,这笛声亲切、动情。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借着月光,凝视着甜睡的妻。她乌黑的头发间夹着几根白发,脸上的伤疤隐约可见。这伤疤记载着她的功绩,也记载着我的忏悔。
马占山江桥抗战
作者:王学亮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9 浏览次数:819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本关东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嫩江铁桥)时,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
砺兵——1941(1)
作者:杨海磊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10-09 浏览次数:8079
《砺兵》是杨海磊同志的长篇纪实文学,2012年12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讲述的,是一粒火星如何变成一支熊熊燃烧的火把的故事。作者出生于军人家庭,他“谨以此书献给在血泊和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新四军父辈”。这里连载该书的第一章(编者略有删节),文中标题是编者加的。
新四军成立第一站——汉口军部
作者:束华静 赵建峰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196
新四军组建后,军部第一站就设在武汉当年的汉口大和街26号,即今天的胜利街332-352号。这排带有浓厚日式风格的红砖房,如今刻着“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的标志,静静地伫立着,就像是在回忆着70多年来她所经历的如烟往事。就是在这里,新四军正式挂牌,投入到抗战的炮火硝烟中。
一项生命工程和战略工程
作者:言志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043
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凸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亚细亚人”希伯苏北行(上)
作者:王庭岳 责任编辑:刘顺发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055
希伯是新四军的老朋友,中国抗战爆发后,他直接投身抗日战争,到过延安,深入过皖南。他通过种种方式全力支持新四军的抗战,在上海与中共地下组织、新四军驻上海办事机构交往密切。这一次,他又携夫人秋迪·卢森堡不畏艰险来到苏北,考察新四军和苏北人民的抗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