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纪实》
华东战场最高机密(连载之一)——陈毅粟裕智斗蒋介石陈诚
作者:夏继诚 责任编辑:王庆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09-03 浏览次数:8220
人格的力量
作者: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09-02 浏览次数:8084
瑞金事件始末
作者:胡兆才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2期 日期:2013-09-02 浏览次数:8149
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会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打压和迫害。但是以项英、陈毅、张云逸等人为代表的红军领袖,始终从国家利益出发,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坚持革命理想,竭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南方红军游击队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同您聊聊《铁军·纪实》
作者:刘顺发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09-02 浏览次数:8042
承载历史的担当
作者:刘顺发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2期 日期:2013-09-02 浏览次数:8049
使命感催促着我们这些新四军历史的研究与宣传者,运用纪实方法展开宣传,《铁军·纪实》理应承载历史的担当。
知识分子的贴心人徐平羽
作者:陈立 徐皎皎 责任编辑:刘顺发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2期 日期:2013-08-30 浏览次数:8074
看过电视剧《新四军女兵》的观众,对剧中的男一号、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马靖平留下了深刻印象。马靖平是几个原型的综合演绎,当年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秘书长、副团长徐平羽同志是原型之一。
杨纯——最早奔赴皖东北的女将
作者:柳宏为 马婷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2期 日期:2013-08-29 浏览次数:8150
1942年春,刘少奇从苏北回延安后说:“整个新四军中,杨纯是第一个最好的女干部!”本文记述的是苏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前,杨纯到这里从事革命活动的传奇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她无私无畏的高贵品质,大智大勇的革命胆略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梅贻琦将惊涛骇浪中的“船”开了回来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2期 日期:2013-08-29 浏览次数:8069
1937年8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西迁昆明,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作为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肩负着民族教育的历史使命,努力捍卫着民主与自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历经8年,终于将这艘“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的船胜利开回了清华园。
战火炸不垮的“南开精神”——抗日战争中的张伯苓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08-28 浏览次数:8133
笔蘸硝烟风雷动——阿英敌后抗战文化活动纪实
作者:刘小清 责任编辑:王庆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3期 日期:2013-08-27 浏览次数:8100
作为新四军的文化人,阿英的工作作风都体现在认真、严谨、勤奋、扎实这几个字上。凡与之接触者,无不为其工作热情和创作激情所感染。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阿英笔端汩汩流淌出来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对抗战文化执着追求的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