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订阅《铁军》  订阅《铁军·国防》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纪实》


集黄埔生、莫斯科中大生于一身的左联作家——聂绀弩在新四军中


作者:刘小清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08-27   浏览次数:6700


  聂绀弩,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著名杂文家、诗人,文采风流、落拓不羁,有一种“名士派作风”。以狷介文人名世的聂绀弩却有着独特的文武人生。黄埔二期生的经历,已让多少拥趸者为之啧啧。更鲜为人知的是,他曾一袭土灰装,入列新四军。新四军因为有他,文化生活内涵更加丰富。


罗炳辉三打来安


作者:柳莎 葛恬   责任编辑:毕铭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08-26   浏览次数:6667


  罗炳辉于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担任新四军一支队副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第二师副师长、师长等职,率部在皖东、淮南地区同日伪军作战,在开创、建设淮南抗日根据地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根据地军民誉为“军神”。


传奇大将张云逸


作者:李宣化   责任编辑:王庆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3期   日期:2013-08-22   浏览次数:6621


  张云逸是唯一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的开国将帅,1929年12月,与邓小平共同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并任军长。1955年领授大将衔时,已年高63岁。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却从未负过伤,堪称“福将”。


夫子坦荡气轩昂——吕振羽苏北抗战生活记


作者:刘小清   责任编辑:王庆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2期   日期:2013-08-22   浏览次数:6769


      吕振羽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而且文学造诣亦深,他是带着一种英雄气概踏上前往苏北抗日根据地之路的。吕振羽的学问和人品曾得到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和党校学员的一致好评,当时他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夫子”。时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的张爱萍亦有诗赞吕振羽,其中有”华中抗日同疆场“、“夫子坦荡气轩昂”、“学高风世馨香”之句。


“中国的建筑史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撰写”——抗日战争中的梁思成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刘顺发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3期   日期:2013-08-21   浏览次数:6681


  抗日战争时期,梁思成说:“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建筑和文化,梁思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终于诞生了“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中国建筑史》。


贺绿汀在新四军抗日根据地


作者:刘小清   责任编辑:王庆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08-19   浏览次数:6644


  新四军中曾经聚集着一大批来自大后方的进步文化人,在华中敌后进行抗日宣传工作、文化教育工作、文艺宣传活动。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从重庆奔赴延安的途中落脚苏北,致力于为华中抗日根据地培养文艺人才,为军地培养音乐干部,并使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死肝肠犹沸热 偷生岁月易蹉跎——抗日战争中的陈寅恪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金鑫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08-16   浏览次数:6700


      毛泽东评价为“国宝”级的一位文人,在抗战中,虽“沧海横流无处安”,也坚不附逆,保持着中国文人的气节!面对战争对于他、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的摧残,他始终没有倒下,始终没有放弃,始终坚守着“文人”的岗位!他,就是被誉为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


真红不枯槁 霜重色更红——陈毅敢说敢当的“文革”岁月


作者:罗英才   责任编辑:刘顺发   来源:《铁军·纪实》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08-06   浏览次数:6672


  真红不枯槁是陈毅1966年秋天咏西山红叶组诗中的一句,以真红赞喻情怀壮烈、意志坚定、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共产党人,而真红又必须经受时间的检验。虽历经重霜真红色更红、更艳。陈毅崇高的共产党人本色,如真红永不消褪!


共有: 208 条记录 21/21 页 上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