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忆江阴要塞起义(上)
作者:王刚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2-04 浏览次数:8496
江阴要塞地处险要,江面仅宽1500米,人称“锁航要塞”,既是由海入江的咽喉,又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彭雪枫几张遗照的历史记忆
作者:冯文纲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1-20 浏览次数:8383
照片是瞬间历史的记录,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是历史细节的佐证。但往往照片的拍摄者未及时记录拍摄照片的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以及拍摄照片的缘由,时间一久,就给后人审读这些照片时带来一些困难,甚至误读误解。
两淮之战的前前后后
作者:王卫华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1-17 浏览次数:8492
人民军队善打胜仗,但也不可能百战百胜;革命领导干部乃至最英明的领袖,有时也会犯错误。革命事业的成功,不在于领导不犯错误,而在于领导与千千万万忠于事业的干部战士,能赤诚相待,永不言败,夺取最后的胜利。
湘南起义与人民军队建设
作者: 张立明 田原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0-29 浏览次数:8429
湘南起义(又名湘南暴动)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重要武装斗争。湘南起义保存了南昌起义的火种,为后来的井冈山斗争积蓄了力量。湘南起义是一个练兵场,朱德、陈毅等军事领导人的军事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为后来我军游击战“十六字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我两次看到日军“慰安妇”
作者:桑元辅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0-29 浏览次数:8391
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中推行的“慰安妇”政策,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丑恶、最惨无人道的行为,他们为侵略战争,可耻地把妇女当作提高战斗力的“精神资源”,鼓舞士气的“大和特攻队”。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强征大批妇女充当日军的“性机器”和“性奴隶”。
运用统战 坚持抗战——新四军江和全地区斗争片段纪实
作者:程路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0-26 浏览次数:8389
皖南事变后,在刘少奇、陈毅同志的领导下,新四军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各项事业打开了新局面。在险恶的环境中,想要立足并发展,除了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之外,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并灵活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法宝。
新四军的喉舌《抗敌报》
作者:戴菊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0-23 浏览次数:8493
《抗敌报》《抗敌》杂志的创办与发展是依靠党的正确领导、集体的力量和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并使各界群众认识到《抗敌报》《抗敌》就是新四军的喉舌,是广大抗日群众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报刊。她像黑夜中的火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她像嘹亮的进军号,激励人们走向抗日的战场。
亲历淮海战役
作者:万中原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10-15 浏览次数:8397
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支前民工225万人,小车41万多辆,大 车3000多辆,挑子42400副,牲畜6300头,粮食5.7亿斤。而要把这许多粮食集拢起运,更离不开解放区党政机关组织动员。人民支前是取得战役胜利的决定因素。
新四军中的爱情之花
作者:刘志庆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9-22 浏览次数:8424
记录片《抗日名将廖海涛》里有一组镜头,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同志在演唱一首抗战歌曲:“我们是工农自己的队伍,我们在斗争中成长壮大……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谁敢向我们进攻,谁就一定在我们面前灭亡!” 那娴熟的发声吐气,那青春靓丽的歌喉,唱出了60多年前那般清脆、雄壮、激扬!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