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盛开在洪泽湖畔的五朵金花


作者:许卫国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02-22   浏览次数:8041


    说她们是金花,是因为她们像金子的花一样,永不凋谢,也不会褪色。她们在家庭是贤妻良母,面对敌人,她们是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她们和洪泽湖风雨中的浪花交相辉映,经久不衰。


我经历的淮海战役吴非远


作者:吴非远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02-21   浏览次数:8037


    豫东战役胜利后,我华野一纵队奉命撤至陇海铁路以北的鲁西南地区休整,这时,营教导员赵舟同志对我说,要抽调我去参加纵队组织的去后方医院的慰问团,一方面代表纵队首长慰问伤员,一方面动员已伤愈的同志归队。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新四军百岁老寿星:丁浩 王寿廷 熊兆仁


作者:王路奇 陈纯玉 姚定范 黄朱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01-17   浏览次数:8113


    新四军百岁老寿星:丁浩 王寿廷 熊兆仁


七女跳崖


作者:叶定裕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01-10   浏览次数:8089


    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殊不知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的“七女跳崖”,同样可歌可泣。


导演“狗咬狗”


作者:刘以顺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01-05   浏览次数:8043


    1939年5月的一天上午,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全体官兵正忙着帮助老百姓收割小麦。这时,通信员匆匆跑来,送给陈毅一份电报。


一面见证烽火岁月的儿童团旗


作者:杨晓璐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11-26   浏览次数:8048


    在安徽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面醒目的旗帜。在由老土布缝制而成的蓝色旗面上,精巧工整地绣着四个字:“乡儿童团”。


六安红色历史的三个鲜明特征


作者:周芷帆 周邵年 韩建平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10-19   浏览次数:8098


    六安地处大别山腹地、安徽省西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六安市金寨县时指出,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是对六安老区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不忘初心 继续书写改革辉煌——新四军老兵胡萃华谈改革开放40周年


作者:魏冉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7-19   浏览次数:806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许多亲历战争的老人在安享晚年时,经常感慨万千。到达胡萃华老人家中时,她的儿子叶伟承热情地招呼记者进门。胡老面貌清癯、精神矍铄,尤其是清晰的思维与平易近人的风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垫湖的大包干是逼出来的!——回眸“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的风雨历程张惠春


作者:张惠春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7-16   浏览次数:8068


    稻黄蟹肥的丰收时节,笔者来到革命老区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极目远眺,只见一片片金色的稻浪随风摇曳,一排排新颖别致的两层楼房次第排开,一幅幅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扑面而来……


五百块银元的故事


作者:王力成(口述)薛鲁光(整理)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6-01   浏览次数:8038


    1950年2月,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政委王仲良来到杭州,住在西湖边的一栋小楼里。当谭震林、谭启龙等省委领导来看望他时,他拿出了一袋沉甸甸的银元说:“这原来是三北地委的公款,北撤时我交给住王家埭的堂兄王性善保管,这次回家乡带过来一并交给组织,这个任务也算完成了。”


共有: 428 条记录 8/4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6   7  8  9   10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