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海启县粉碎日伪“政治清乡”的做法与经验
作者:李元冲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5-20 浏览次数:8049
海启县,是抗日战争时期苏中四地委抗日民主政府根据形势需要临时设置的一个县(海门、启东两县合并),两年后又更名为东南县(当时国民党统治区仍分海门县和启东县)。
变化翻天覆地 实干才能兴邦——新四军百岁老兵陈瑛谈改革开放40周年
作者:魏冉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4-29 浏览次数:8071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新四军女战士陈瑛的期颐之年。陈瑛老人是开国中将王必成将军的夫人,生于1918年,她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也亲历着和平年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新四军女战士白山:为了革命理想什么都不怕
作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4-20 浏览次数:8080
白山,94周岁,生于1923年,1937年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随着中国军队的撤退和上海的沦陷,家在上海的白山不愿做亡国奴,于1939年从上海辗转常熟参加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辖江南抗日义勇军,在后方医院工作。后因部队转移,她和一部分医院同志在常熟一带治疗和保护伤病员。
磨盘山的地雷战
作者:葛吴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4-16 浏览次数:8048
说起磨盘山,那可是是皖江抗日根据地重要的高地之一,它是渠无中心区西大门的一个岗哨:北面是丁字山,一直绵延到巢湖边;南是黄泥山,与尚礼岗以西的群山相连;西边20里是桂顽经常向新四军抢夺的盛家桥。
初夏江淮行——《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新四军课题组在皖访谈
作者:王金鑫 王骅书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4-06 浏览次数:8111
2015年11月,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获得批准立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国家正式批准的抗战老兵口述史项目。该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担任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盐城师范学院等机构共同参与。
金桥村的“包山到户”与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一脉相通
作者:胡遵远 刘霞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3-04 浏览次数:8060
人们都知道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却很少有人知道安徽金寨金桥村的“包山到户”。要知道,金桥村的“包山到户”比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早了20年!
看《红色堡垒》忆父亲李一氓在上海特科的日子
作者:李世培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1-26 浏览次数:8072
《红色堡垒》这部电视记录片再现了90年前在白色恐怖下、血腥风雨中的上海,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的革命前辈们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隐蔽战线进行殊死斗争的一幅幅场景。
一对“特工夫妇”的红色家风故事
作者:胡遵远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0-12-31 浏览次数:8055
故事的主人公叫文媛,是一位金寨籍的老红军,她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女“特工”,但是,她却和一些著名的革命人物在一起工作过、战斗过。文媛的丈夫叫陈一新,也是一位老红军,中共早期的地下工作者、隐蔽战线的忠诚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副省长。
哑巴舍身护忠骨
作者:聂红琴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0-12-25 浏览次数:8051
在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有一座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陵内安葬着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的遗体,又被称为雪枫墓园。
爱国宗教界人士陆绍泉
作者:甘胜利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0-12-23 浏览次数:8051
陆绍泉自幼父母双亡,少年时当过学徒。后来进入神学院学习,毕业后担任过圣公会的传教士、会吏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