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黄克诚向中央三次谏言谈抗战


作者:胡厚良 周田坤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2期   日期:2013-10-09   浏览次数:8345


  黄克诚成熟、冷静、睿智,是共和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不仅战功卓著,更以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而被后人赞誉为一代楷模。抗日战争时期,他给中央提了三次建议,都被中央接受采纳。


华东战场最高机密(连载之五)——陈毅粟裕智斗蒋介石陈诚


作者:夏继诚   责任编辑:王庆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2期   日期:2013-10-09   浏览次数:8346


  解放战争开局之年,蒋介石出动五六十万精锐兵团,要肃清卧榻之侧主力不足十万的华东共军,为什么损兵折将,屡战屡败?《华东战场最高机密——陈毅粟裕智斗蒋介石陈诚》一书,全景解密了这场传奇式的国共博弈。本刊邀请夏继诚为专栏作者 ,现选登连载该书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新四军成立第一站——汉口军部


作者:束华静 赵建峰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359


  新四军组建后,军部第一站就设在武汉当年的汉口大和街26号,即今天的胜利街332-352号。这排带有浓厚日式风格的红砖房,如今刻着“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的标志,静静地伫立着,就像是在回忆着70多年来她所经历的如烟往事。就是在这里,新四军正式挂牌,投入到抗战的炮火硝烟中。 


一项生命工程和战略工程


作者:言志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338


  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凸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亚细亚人”希伯苏北行(上)


作者:王庭岳   责任编辑:刘顺发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338


  希伯是新四军的老朋友,中国抗战爆发后,他直接投身抗日战争,到过延安,深入过皖南。他通过种种方式全力支持新四军的抗战,在上海与中共地下组织、新四军驻上海办事机构交往密切。这一次,他又携夫人秋迪·卢森堡不畏艰险来到苏北,考察新四军和苏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范长江倾情“文化村”


作者:史海霞 王颖   责任编辑:刘顺发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338


    范长江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时间虽短,但他对苏北新文化运动倾注了整个身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稿。范长江曾经说过:“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大调款 ——新四军支援八路军的赞歌


作者:林一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2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339


1943年夏至1944年秋,华中新四军先后给八路军太行山区汇来敌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的伪币和部分货物约折合800万元。按当时敌占区物价5元购40斤一袋面粉计算,此款可购买160万袋面粉。这些钱是怎么到八路军手中的?请看——

 

 


奶奶为爱操劳一生


作者:宋亚东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350


  在每一个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身后,妻子扮演了重要角色。她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支持丈夫,抚育儿女,维系家庭。他们凭借勇敢坚强历经人生的风雨,用爱叙写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质朴的故事。


华东战场最高机密(连载之四)——陈毅粟裕智斗蒋介石陈诚


作者:夏继诚   责任编辑:王庆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340


  解放战争开局之年,蒋介石出动五六十万精锐兵团,要肃清卧榻之侧主力不足十万的华东共军,为什么损兵折将,屡战屡败?《华东战场最高机密——陈毅粟裕智斗蒋介石陈诚》一书,全景解密了这场传奇式的国共博弈。本刊邀请夏继诚为专栏作者 ,现选登连载该书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老寄娘”:无名的平民英雄


作者:殷红坚等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8365


  她是一位无名的平民英雄,曾多次掩护新四军、地下党,被他们亲切地称为 “老寄娘”。她与敌人斗智斗勇,为革命九死一生,在她的精神感染下,她的家人都成为英勇无畏的革命志士。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去北京见毛主席,她的寄儿子们为她填报材料时起了名字。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这位为了共和国新生奉献了一切的革命老妈妈名叫邹兰英。


共有: 4321 条记录 379/43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376   377   378  379  380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