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别阅读


走出大山的红小鬼——郑德胜百年诞辰追思


作者:郑丽娟 郑湘斌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1-15   浏览次数:8255


    从对父亲百年诞辰的追思中,我们家人感悟到革命老父辈浓浓的家国情怀,他们的革命历程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百年奋斗的历史。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每位儿女们及后代们代代传承的义务和使命


庄严的凭吊——参观


作者:王德安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1-15   浏览次数:8110


    到这里凭吊,选一个阴晦天来,选一阵雷暴雨来,选一个日全蚀来,让短暂的天昏地暗,复写那一个悲惨的瞬间


为基层干部“三多”点赞


作者:王承均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1-07   浏览次数:8128


    1938 年2月,新四军成军不久就设立了教导营,半年后又成立教导总队,并任命副参谋长周子昆兼任总队长,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兼教导总队政委,从创办到“皖南事变”,教导总队共办班6 期,培养干部达4000 多名。


“一前一后”之党性法则


作者:黄朱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1-07   浏览次数:8155


    受访那年,朱仁87 岁,“一前一后”故事烙在他心里半个多世纪,依然崇敬老班长,因为牺牲精神滋润了他这一生。


一所乡村小学的红色传承


作者:周华金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1-05   浏览次数:8083


    盐城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仅革命遗存就有248 处,“苏北文化工作团陈列馆”就是其中之一。


何士德谈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


作者:王世青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0-22   浏览次数:8128


    何士德与冼星海有着特别的情缘。据何士德回忆,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他参加对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后援工作,并组织群众演唱黄自、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抗日歌曲,但那时冼星海不在上海,因而两人并未见面。


辉煌是这样铸就的


作者:陆云章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0-21   浏览次数:8090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老促会)交出的每一份答卷都是高分,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令人欣喜。


有感于师长借火


作者:中秋月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0-18   浏览次数:8174


    史书记载,当年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计划配发的火柴用完了,就到百姓家灶膛里借火。堂堂一师之长,掌管千军万马,却不肯动用权力多申请一盒火柴,其自身要求之严着实令人感动。


百姓为何念宋公


作者:徐港人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0-18   浏览次数:8198


    “从南到北一条龙,不让海潮到阜东,从此不闻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这首《赞宋公堤》的歌谣至今仍在苏北阜宁民间流传。宋公者,乃新四军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


让历史还原真实


作者:张福根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0-18   浏览次数:8111


    新的百年征程已经开启,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向人民客观公正地讲述历史,才能使人民更加坚定信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念。


共有: 263 条记录 2/27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