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回忆苏浙军区医务学校


作者:杭松海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22   浏览次数:8380


  苏浙医校的全名是新四军苏浙军区医务职业学校。为什么加上“职业”两个字呢?据说是为了能吸引、招收到更多的学生。


在淮海战火中修复铁路网


作者:吴孝桐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22   浏览次数:8400


  66年前,以徐州为中心发起的淮海战役,其结束之日,也是以徐州为中心铁路网修复之时。这是当时里程最长的铁路网,全长1600余华里。在淮海战役期间,为运送数十万吨军用物资,解放区人民由“破路”转为“修路”,以确保我军取得最后的胜利。


踏访东极岛


作者:胡亦男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21   浏览次数:8413


   最近,舟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普陀工委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激战东福山而牺牲的舟山群岛游击支队烈士们,一行11人专程到东极瞻仰烈士墓和寻觅当年的革命踪迹。


陈毅与沈默君的《南征北战》


作者:顾育豹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20   浏览次数:8364


    沈西蒙、沈默君、沈亚威、吴强四位新四军文艺工作者,是华东军区著名的四大才子。其中沈默君是江苏常州人,他1938年参加新四军,一直从事部队文艺宣传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剧作家,其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八十二勇士” 在汶川——“刘老庄连”震区剪影


作者:高 杰 段传洲 廖承涛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20   浏览次数:8401


  2008年5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子夜时分,“刘老庄连”接到了迅速准备开赴四川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命令。“十万火急,立即归队,执行重大任务。”紧急通知发出后12个小时,连队在外驻训、休假、出差的36名官兵全部归队。


我曾是新四军的一名卫生员——记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参谋长王林


作者:史卫平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17   浏览次数:8468


  46年前,他在任师长时,曾在全军率先组织实施的千里野营拉练,得到毛泽东“这样训练好”的亲笔批示,在辽宁大连某部干休所的家中,他回忆起往事:“我曾是新四军的卫生员”。 


我国最神秘的核潜艇


作者:曹劲红 柯普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17   浏览次数:8398


     19663月,中国决定上马核潜艇研制项目,并成立核潜艇研究所,自行设计建造了第一代核动力攻击潜艇091型,于是,大力发展射程远、隐蔽性强的“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成为检验中国海军实力的重要标致。


我的爸爸刘飞和妈妈朱一


作者:刘凯军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17   浏览次数:8438


    亲爱的爸爸——刘飞(原名刘松清)离开我们巳经25年了,但爸爸的音容笑貌,爸爸的谆谆教诲,一直伴随着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党的事业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日军暴行 罄竹难书——《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重大惨案》编辑手记之二


作者:茅永怀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16   浏览次数:8468


    虽然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档案、资料散失较多,有不少档案和资料尚待发现和挖掘,加之许多证人相继去世,惨案发生地的党史部门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收集、整理出许多惨案的佐证材料,编成了这套较为完整的173个惨案书稿。


在朝鲜战争中的雷达兵


作者:李名洲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7-15   浏览次数:8381


  雷达是飞机的眼睛,人失去了眼睛会成为盲人,战鹰没有雷达,如同人没有眼睛。


共有: 3764 条记录 249/377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246   247   248  249  250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