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徐海蚌曾树起红十五军军旗


作者:贾清斌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3-13   浏览次数:8092


  在徐海蚌地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是徐海蚌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历史壮举,揭开了徐海蚌地区武装斗争的序幕,为后来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五军组建虽未成功,但她在我党和我军革命斗争史上确有着重大意义,她的业绩将在我军的历史上放射出应有的光辉。


难忘硝烟


作者:朱万余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3-12   浏览次数:8041


  每当有人问起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是什么,我的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如今,越到晚年,那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那惊心动魄的危险时刻,那牺牲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就越是经常浮现在眼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参加过大小四五十次战斗。下面就是我亲历的几个战斗片段。


邹韬奋与韬奋小学


作者:吉春发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3-12   浏览次数:8120


  原首任南通县县长、中央轻工部部长梁灵光的“真诚、勤奋、踏实”六个正楷大字,现视为校风;原首任通西行署主任、通西工委书记、省高教厅厅长顾尔钥的“冶德琢业”四个端庄大字,现指为教风;当年的校友、省教育厅副厅长沙尧的“爱国、尊师、善学、守纪”八个遒劲大字,现奉为学风。


彭雪枫师长的三座丰碑


作者:许桂林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3-07   浏览次数:8084


  从镇平县七里庄到涡阳县的新兴集,再到永城县的书案店,一直到将军的殉国处夏邑县,笔者所到之处,感受到的不仅是师长叱咤疆场的英雄伟业,更多的是将军生前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缅怀彭雪枫,我从三块德政碑上体会到:正是因为我们的党有了千千万万的彭雪枫,才能够得民心得天下,并最终将我们党的事业推向千秋万代。


他为中国人赢得尊严——追记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


作者:王恩收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3-04   浏览次数:8079


  19458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为清算日本侵略者的罪行,911日至102日,远东盟军最高司令部先后下令逮捕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107名战犯。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有:法官梅汝璈、检察官向哲浚、顾问吴学义等。梅汝璈是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兼外交委员会主席,上海复旦大学教授。


在赣南,我听过蒋经国先生的一次讲话


作者:陈世基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2-27   浏览次数:8075


    回忆当年在赣南听到蒋经国先生的讲话,联想到他的亲民形象和务实作风,不仅给赣南人民留下良好印象,也使他在主政台湾时赢得台湾人民的赞誉。他坚持一个中国,推进台湾经济高速发展。宣布开放对大陆探亲,解除戒严,更是他晚年最大的功绩之一。


日军侵略合肥存罪证


作者:张振山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2-25   浏览次数:8099


  74年过去了,日本侵略军建造的“纪念塔”尚存,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合肥、屠杀合肥人民的历史罪证,昭示后人勿忘国耻,启迪我们奋发图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血染的风采铁军的缩影——回眸老二团的光辉征程纪念新四军成立75周年


作者:史乃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2-25   浏览次数:8161


      1936年西安事变,经我党大力调停,迫蒋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陈毅,副司令傅秋涛,下辖第一、第二团。第二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实为政委),参谋长王必成,政治处主任肖国生。全团千余人,虽然装备很差,但指战员都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保存下来的精华,是一支久经考验、政治坚定的革命队伍。


武装门第


作者:夏春浓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2-24   浏览次数:8113


  我的祖父夏庆然,为人忠厚,一生勤劳,乐于助人,在睢宁北部一带德高望重。1937年卢沟桥抗战爆发,老人将四个儿子全都送往抗日前线,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和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真可谓阖家投军的“武装门第”。


中共特别党员梅子明


作者:赵荫华   责任编辑:徐君华   来源:《铁军》2013年第4期   日期:2014-02-10   浏览次数:8061


  抗日战争时期,在淮南抗日根据地津浦路西地区,只要提到“子爷”这个称呼,没有哪个不知,哪个不晓。这是梅子明的代号,也是帮会徒弟对他的尊称。然而,“子爷”是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唯一的一名中共特别党员,却很少有人知道。


共有: 428 条记录 38/4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36   37  38  39   40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