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他们如今在哪里?


作者:张健民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02   浏览次数:8053


  上海东方台纪实频道“往事”栏目组同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杂志社联合摄制的《皖南三英烈家事》中的《项苏云忆谈父亲项英》(上下集)和《项苏云忆谈母亲张亮》,前一段时间在纪实频道反复播放。项英的女儿项苏云讲述自己与父亲短暂相会“一生中的十二天”。


塘马喋血七十年祭


作者:史乃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01   浏览次数:8037


  70多年前的塘马之战,是我新四军抗击日军进攻的一场壮烈激战,对新四军坚持苏南敌后斗争,巩固和发展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用智慧和汗水保障胜利——对军队卫生工作经历的回忆与感悟


作者:王正明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01   浏览次数:8069


  前线,将士们浴血奋战,场面是英勇悲壮的。后方,军队卫生工作人员,用智慧和汗水守卫着将士生命和健康的最后防线,其场面则是平凡而悄无声息的。只有亲身经历过军队卫生工作的人,才知道军队卫生工作的重要,才知道这悄无声息的背后是怎样的无私奉献。


一只皮箱解开一个谜


作者:余建峰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25   浏览次数:8082


    20106月,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新的史料陈列馆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为满足展品陈列的需要,纪念馆向社会发出了征集革命文物的通告。我听说云岭镇白果村一农户家中有新四军使用的物品,就同馆里工作人员上门征集。


从八路军到新四军


作者:李清云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08   浏览次数:8051


  七七事变后,日军就占领了我的家乡。我加入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支队,被调至先遣支队司令部警通连通信班。19405月中旬以后,我和旅部电台被调到新四军黄克诚纵队。


李明扬策反卫立煌幕后秘闻


作者:王炳毅 吴红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06   浏览次数:8082


    李明扬和卫立煌都是知名的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又都是安徽人。抗战胜利后,这两位将军都住在南京。李明扬公馆在城南八府塘畔,卫立煌公馆则在城西上海路中段一幢洋楼。


我和“上海科长”走到一起


作者:吴佩英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8-04   浏览次数:8045


黑夜是爱情的白天,大海是船儿的陆地。经过磨难,我和“上海科长”的感情更深了一层。1953年,经组织批准,我们在温州结了婚。几十年来,我和张嘉相敬如宾,从不拌嘴。“上海科长”总是让着我,向着我。回忆自己的婚恋经历,我真要永远感谢徐姐和夏政委,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我们的老副官


作者:王春联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7-31   浏览次数:8044


  1947年春,我被调到华中军区第六野战医院手术室工作。最令我惊奇地见到一位穿着破旧大衣的老同志,手里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钢筋棍子,棍头弯个圈,用布条缠着,像炼钢工人捅炉子的钢钎一样,他拖着它来来回回地在吃饭场所溜达,好多人见了他都喊“老副官好”。


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农业经济建设


作者:韦泽洋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7-25   浏览次数:8116


  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分为两大区域,即淮海区和盐阜区。它南至斗龙港、大纵湖、涧河一线;北至陇海铁路;西临运河,与淮北、淮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海。


苏区盐事


作者:王卫斌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7-23   浏览次数:8070


   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东西中食盐更是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性,关乎国计,维系民生。平时,它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战时,可作为对付对手的一种武器……


共有: 428 条记录 33/4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31   32  33  34   35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