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那些年,杜鹃花开


作者:赵建峰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8407


  杭州西子湖畔,有位年逾九旬的老太太,她擅长中国画, 尤为钟情画杜鹃花。她是新四军首批女机要员之一、 皖南事变幸存者——毛维青。用她的话来讲,每当画着这点点殷红,她就会想起自己在皖南事变中大口吐出的鲜血,就会想起东流山上牺牲的战友,就会想起那充满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


扶贫工作的热心人——记泰兴市元竹镇退休干部王凤鸣


作者:陈国华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8402


    72岁的王凤鸣同志1997年从乡领导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后,服从党委安排,担任泰兴市老区经济建设会理事和乡扶贫协会(下称两会)常务副主任,从那时候起,他在扶贫工作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尽心尽责,一干就是12年,得到了群众好评、领导表扬。


魂归故里父安息


作者:宋贞平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8381


  老家来的人常对我说,你父亲在家乡的威望很高,老人们讲到他打仗的故事可神了,就像电影里的李向阳。我常缠着父亲让他讲战斗故事,可父亲总是一脸严肃地说,打仗是很残酷的事情,有什么好讲的……


铁军情,心血凝


作者:董加耕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   日期:2014-09-25   浏览次数:8367


    我出生的19402月正是盐阜根据建立民主政权的一年,也是表哥沈万明参加新四军的一年,经过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进行的民主政治宣传,经过减租减息,“四、六分收”等新政策的实施,推翻了压在农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舅舅——我心中的楷模


作者:胡亦男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0年第4期   日期:2014-09-25   浏览次数:8377


  我心中的楷模是舅舅胡时杰——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四军老战士。


搞粮食抓了六百俘虏


作者:陈锁荣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5   浏览次数:8373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5年了,每想起战争年代的经历,心情总难以平静,特别是1945年初在浙江天目山一带搞粮食时发生的那场战斗,更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闪现着,始终不能忘却。


大金山上的三尊铜像


作者:快 马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4   浏览次数:8377


    谭震林!王必成!江渭清!——三个名垂青史的名字,三位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勋,三尊威严肃穆的戎装铜像。


红色小歌仙


作者:李军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0年第2期   日期:2014-09-24   浏览次数:8534


  张锦辉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张锦辉懂得了革命的山歌就像革命的号角,也可以是革命的武器,用唱革命歌曲的方式一样可以干革命,她决心要用歌声鼓舞千千万万的穷人站起来干革命。


烽火硝烟中的巾帼传奇:新四军女兵


作者:朱强娣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9-24   浏览次数:8417


  巾帼不让须眉,在艰难的战争岁月里,勇敢顽强的女兵和男儿一样,经受着炮火与硝烟的考验,接受着血与火的洗礼。谁还能把她们与“弱者”联系在一起?而且她们要比男子付出更多的辛劳和心血,做出更多的牺牲和奉献。


“鸿泥”筑起里程碑——记浙江省法学会顾问、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黄荣波


作者:阿宁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0年第4期   日期:2014-09-24   浏览次数:8389


  黄荣波曾经出版了一本50万字的《践法鸿泥》,收入他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7年十七大召开前后所撰写的文稿101篇,时间跨度近30年。他将自己喻比为践行法律的“鸿泥”。回顾我国的法律进程,正是这种平凡的“鸿泥”精神,无数的“鸿泥”作为,才筑起了依法治国的伟大里程碑。


共有: 3764 条记录 297/377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296  297  298   299   300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