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订阅《铁军》  订阅《铁军·国防》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青檀的碑铭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10期   日期:2013-12-18   浏览次数:4802


  我不止一次地伫立于皇藏峪这片古老的青檀林中,我知道这里隐藏着一段沉谜般的历史。每每抚摸斑驳粗砺的树干,那缕隐隐的脉动总如电流传导指尖直抵心房,而抗战烽火中猝发于此的那场惨烈战事,亦随这份脉动穿越岁月烟尘闪现眼前。


雪润枫红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9期   日期:2013-11-07   浏览次数:4868


  换一种视角解读一代战将彭雪枫,或许能更真实地触摸一个铁血英雄的灵魂脉动。那串戛然而止的生命足迹,笃实而鲜亮地深烙在他为之眷恋与奋斗的土地上,留下直贯苍穹、千年回响的悲壮跫音。 


不朽的英灵祭


作者:章熙建 王浩钟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3年第8期   日期:2013-09-26   浏览次数:4826


  尘埃,是大地最细微最基本的粒子,孤立存在固然微小,但倘若拥有别样的生存际遇,集合起来,必然铺展出岁月沧桑的丰硕与美丽,而之于不朽。

  生命何尝不与之同!

  这段蘸血的文字,是今人对民族英雄的不绝忆念,是对烈士不朽英灵的祭奠!


缅想军号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2期   日期:2013-09-13   浏览次数:5057


  徜徉于淮北的三山九水之间,最令人遐思神往的音律之美,无疑当属《广陵散》,嵇康将毕生的精神与文化追求倾注于其中,从而造就了这旷世奇葩。虽然时逾千年,斯曲已失,但其无以复原的韵律长久而空灵地盘桓于天地之间,引后人痴迷而不倦地追寻。


别一种叙事方式说历史——荐读章熙建感怀新四军的散文


作者:王浩钟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3年第2期   日期:2013-09-11   浏览次数:4851


血浴的烟斗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3期   日期:2013-09-10   浏览次数:4901


  一只精美奇特的烟斗,一个年轻不屈而富于传奇的生命,浓缩了穿越硝烟的残酷与真情,构成了人类记录历史的另一种版式。


血凝诗笺花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09-03   浏览次数:4886


    隆冬的傍晚,北边的云团层层叠叠向南涌来,稍顷,鹅毛大雪漫天飞舞。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直属文艺队战士雷诗颖倚靠在门框上,双手缠绕着垂挂胸前的长辫,目光望向苍茫雪野,心思却拴在了百米外的那一头。


血色红苇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4期   日期:2013-08-27   浏览次数:5020


  水泊深处迎风摇曳的红苇丛婀娜多姿,激射出一泓碧海苍茫惊涛拍岸的雄浑之韵。是烈士的鲜血滋育了红苇丛的生成,培植出了进化亿年的古老物种的内质与灵性。游弋于红苇丛中那份披肝沥胆、忠贞赤诚的血性,就是那则传奇的源或叫结!


绝美的铸剑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5期   日期:2013-08-21   浏览次数:4977


  1940年春,彭雪枫师长率新四军第四师挺进淮北,大李集的工匠为他们打造了800把马刀,此后的数年里,无论是抗日战场,还是解放战争,骑兵团攻城掠地、锐不可当,立下了赫赫战功。淮北,这方为民族解放付出过巨大牺牲的热土,还在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延续那份绝美的铸剑传奇。


隐匿的孤堡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王浩钟   来源:《铁军》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08-06   浏览次数:4844


  初冬的淮北原野,一座深埋于土丘之下的单孔老窑,大量锈迹斑斑的弹壳和残缺武器零部件的赫然现身。砖石结构的老窑早已坍塌。对弹壳进行认真仔细的辨识考证,判定这是抗战时期新四军边区军工厂制造的。


共有: 150 条记录 15/15 页 上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11   12   13   14  15